北京师范大学天文系于1960年成立,目前拥有“引力波与宇宙学实验室”、“现代天文学实验室”和“天文教育综合实验室”,与国家天文台共建的“兴隆天文学实践基地”,以及与云南天文台共建的“天文教育实践基地”。北师大天文系有6个学科方向:引力波和星系宇宙学;太阳、恒星和星际介质物理;实验室天体物理;高能天体物理;天文光电技术和应用天文学;天文教育与普及。
北京大学于1960年在地球物理系下设天文专业。2001年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成立后,天文学系即隶属于物理学院。北京大学的天文学系研究领域包括天体物理学和天文技术及应用两方面,集中在:宇宙学与星系物理,活动星系核与高能天体物理,星际介质物理、恒星与行星系统,粒子天体物理,天体技术及应用五大领域。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天文学科发展始于1972年创建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天体物理研究组,1978年经中国科学院批准在科大成立的所级研究单位,1983年更名为天体物理中心。1998年学校在天体物理中心和基础物理中心的基础上成立天文与应用物理系,2008年改名为天文学系。2015年通过“科教融合”,与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等联合成立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天文学科现有星系宇宙学、射电天文、空间目标与碎片观测、暗物质与空间天文、行星科学等5个中国科学院院重点实验室。学科方向包括星系宇宙学、射电天文学、太阳和日球物理、高能天体物理、行星和行星系统、应用天体测量与天体力学和空间技术与方法。
在教育部最新一轮全国学科评估中,天文学共有6所具有博士授权的高校参评。南京大学和中科大被评为“A+”,北京大学为“B-”,上海交通大学获得“C+”,北京师范大学获得“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