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大学
北上广深抢人大战中,每年花近百亿资金来吸引人才的深圳,绝对是出力最猛的那一个。
疯狂从外引入的重要原因,便是内部供给不足。据去年4月数据,人口两千多万的深圳,仅拥有不足10万的在校大学生,是同等一线城市北京、上海的水平的十分之一。据“青塔”发布的2017年中国GDP排名前50名城市的高校在校生数量排行中,深圳居倒数第二,属于吊车尾水平。
年轻给深圳带来了巨大活力,也是其显而易见的短板。北上广等城市的本土百年名校基础,是他无法企及的。深圳本土大学屈指可数,或者根本不用数。大学历史底蕴和教学质量水平自然脱不去青涩那一面。
但没关系,深圳有钱,舍得花钱走引进强校的道路。近年在深圳蓬勃生长的包括但不限于北大、清华、哈工大、港中文等高校的分校区,以及北理莫斯科、天津佐治亚等中外合作院校,都在助力其完成2025年建成20余所高校、在校生达20万、三至五所高校综合排名全国前50、30个以上学科进入世界ESI排名前1%的目标。
去年9月,南方科技大学在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中首次上榜,一举冲至内地高校第八,在国内新上榜大学中排名最高。无论是被热吹捧,还是被质疑,年仅8岁的南科大,无疑是同样年轻的深圳高等教育的发展缩影。
温州有钱,就送孩子出去读书
温州大学
在国内GDP排名前列的城市中,温州和深圳一样,明显地同属于在校大学生人数严重落后之列。
作为城市级的“华西村”,以及中国最会赚钱的温商的家乡,温州向来就被和“有钱”两个字相挂钩。事实上,说温州有钱,不如说是温州人有钱。富裕的家庭会努力在杭州上海购置房产,将孩子送到大都市或国外读书,在他乡制造和贡献着大量GDP。
反观温州自身,高校规模较小、办学层次也较低,综合类本科院校只有温大,硕士点仅温大和温医科大具有,博士点更是仅限温医科大一家。教育实力不够强硬,自然留不住生于斯长于斯的人,只能不断流失高层次人才。
正如知乎网友“南海”说的那样,温州像一个初中毕业就去打工的人,当别人还在用父母的钱读书时,他已经有了自己的收入。但当时间流逝,学历不足的缺陷便会限制其工作上升渠道。温州现在也面临这样的问题。